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语言描写的意义及方法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1 03:31:02 作文素材
语言描写的意义及方法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语言描写的意义及方法作文

语言描写的意义及方法

华凤存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人物的语言写活,人物的身份自然得到介绍。

俗话还说:“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一句话也能说得人跳。”意思是说,会说话的人,所说得话能让对方乐于接受,眉开眼笑;不会说话的人,所说的话往往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惹恼对方,使其火冒三丈。可见,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样,在作文写作中,如果能恰当的运用语言描写,必将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优秀的作家都善于运用语言描写,比如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的形象时,首先运用的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接着重点写她的八面玲珑的语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太太的外甥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夸林妹妹而赞贾母,并且连带元春四姐妹也捎带赞美了一番,就连邢夫人和王夫人也听得高兴,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

在记叙文中,很多同学不会用对话描写,往往只有事情的“结果”而无“过程”,只会笼统的概括,不会详细的描述。因此,我们不妨在记叙事情和刻画人物的时候,把出场人物的语言扑捉住,渲染一番,这样既能把人物写活又能增添文章的生活气息,何乐而不为呢?

语言描写那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

人物所说的话要能显示出人物的职业特点、身份地位、个性特点和思想品质。俗话说“千人千面”,同理,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说话方式和特点,在塑造人物语言时一定要把不同人物使用的不同语言刻画出来。

怎样抓住语言描写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让人物自己说话,“言为心声”,使读者能够“察言观色”,了解其人其行。

鲁迅在《祝福》中刻画鲁四老爷只用了寥寥无几的几句相同的语言,便把一个封建卫道士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当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其婆婆抢走时,他说:

“可恶!然而……”四叔说。

“可恶!”四叔说。

“然而……”四叔说。

在鲁四老爷看来,光天化日之下抢走佣人自然很“可恶”,但婆家人抢回自家媳妇似乎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因为逃出来被抓回去确实是理所当然之事。然而,鲁四老爷不平衡的理由虽然可以寻出一箩筐,但是一遇到“三从四德”就再也说不出半个字,只会留下一串省略号。鲁四老爷是有身份的人,因而他要痛斥“可恶”,可鲁四老爷又是“讲理学的老监生”,所以他即便有万千愤懑也只得咽到肚子里,只能无奈地感叹“然而……”

二、让旁观者站出来说话,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想说又不便直说的话。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精彩的对话描写。当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想到了烛之武。但是烛之武对自己年轻时不得重用,现在临危受命有点不满,他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表面上很谦虚,实际上却忿忿不平。意思是说,你以前不中用我,现在想起我了,我还不干呢。郑文公是个聪明人,知道烛之武想说什么,于是自己先说出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既然这样,烛之武也就无话可说了,人家已经把自己想说得说了出来,自己还能怎么着?所以,最后不得不出山,为郑国解除了国难。

三、让双方在对话中展现性格,个性鲜明个刻画人物。

《水浒传》中林冲得罪了高太尉,被发配沧州,初入牢营,有一段对话描写: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配军贼,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配军贼,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身碎骨。少见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去。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了你。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才,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以上文字,通过对比手法,充分表现了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林冲的语言也充分显露出他是一个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和顾及颜面的禁军教头和配军的身份(2011.9.5)

篇一: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一、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1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2按特征分类有:

(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

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新风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性格和形象。

(3)、衬托,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人们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

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二、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三、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四、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

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五、修辞方法简说

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

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篇二: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作用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例文体会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

2、了解生动地描写来源于生活观察。

3、学会观察,学会写生动的人物片断描写。

教学重点:

通过例文体会怎样写动作和语言描写。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语:

写人的作文对咱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读一篇好的写人作文,会让读者有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写人作文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板书:人物

分析过程:

1、既然要写一个人,你觉得在作文中应该重点表现人物的哪个方面?也可以说在写人作文中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学生交流。

人物的品质性格。(板书)

表扬同学们,作文只是很扎实。的确,一篇优秀的写人文章里,人物一定要有一个鲜明生动的性格或品质。那么怎样才能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写生动形象呢?今天老师交给同学们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板书: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体会例文,把握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妙处。

教师范读:片断一、你觉得小刚是一个怎样的同学?通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动作描写)

作者有没有在文中写小刚是一个懒散、马虎、不爱写作业的学生呢?没有,可是我们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就可以感受到小刚的品质,这就是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功劳。

片断二:学生范读。你觉得同学甲乙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老师适当的表扬。出示小黑板“我们班的小乙是一个不遵守秩序,还爱耍小聪明的同学,又一次他乱扔垃圾被值勤的同学发现了,要扣他的分,他就和人家套关系,讲好话,可这个同学十分负责,就是不听他这一套,最后还是扣了分。”

你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哪个更好哪?为什么?

刚才的片断分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在写人的文章中是多么的重要,有的同学可能会想这样的描写我怎么写不出来,怎样才能写出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呢?

我们再看几个同学写的句子,从中找找答案。

了解另外的四句话的表现作用。

这样类似的事我们身边有没有呢?这样的人我们见没见过呢?既然有而且我们都见过,那怎样才能写出来呢?(学生交流)我们对身边的人要细细观察。

板书:写出人的性格品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积累。

4、观察小品,写作文片断。

有同学着急了,是不是想自己试试,我们来看一个小品,看完小品后我们根据刚

才观察到的写片断。(周琦、柳戈表演)

周琦是一个调皮的学生自习课上不遵守纪律被班级干部批评的故事。注意观察他的动作,留心他们的对话。

学生写片断。

5、学生交流。

6、课堂小结:只要大家认真读书,仔细观察,作文就一定能越来越棒!

附学生参考资料:

片断一:7:50,小刚搓着朦胧的睡眼拖着步子进了教室,课代表正在收作业,叫道:“小刚,你的作业!”小刚一听马上直起了腰,呆呆地立着,突然,他一拍自己的脑门,弓着腰从书包里翻找起来,课代表敲敲桌子:“还没找到吗?就差你的。”小刚一面找一面嚷着:“我做了,别着急。”好不容易小刚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拽了出来,交给了课代表。课代表看看这本“蓬松”的本子,摇摇头出了教室。

找出小刚的动作词语,你觉得小刚是一个怎样的同学?

片断二:同学甲:“这位同学,你怎么随便扔垃圾?快捡起来。你是哪个班的扣你们班的分了。”

同学乙:“别别,我就这一次,下次不敢了,这次别扣了。”

同学甲:“不行,不遵守学校纪律就要扣分。”

同学乙:“你只要这次不扣我的分,我买包零食给你,怎么样?”

同学甲:“不行就是不行,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咱们的学校步变成垃圾场了吗?”同学乙:“好好说说嘛,我下次真的不敢了,我和你班的明明是好朋友。”同学甲:“你还这样,我就给你加倍扣分了。”同学甲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下面的语言描写或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1、超市里,一位阿姨站在辣椒筐前,转着头向四下看了看,然后迅速的掰下一个辣椒的柄,把辣椒装进塑料袋里,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又向四下看了看,又把一个辣椒的柄掰下……()

2、“你这个人怎么回事?走路不长眼睛吗?没看见我从后面骑着车过来了,还不躲着点,告诉你,撞出毛病可不找我。”()

3、“老爷爷,让我扶着您过马路吧,你看来往的车这么多,这里又没有红绿灯,您自己走多危险呀,慢点走。”()

4、他看着弯弯的跑道,拖着沉甸甸的步子,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滴,还有最后一圈,他用牙齿使劲咬了一下嘴唇,眉头轻轻地皱了皱,使劲迈着步子冲向终点。

()

篇三: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4.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要点:

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并且要以人物描写为主,场面为辅。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注意:群体描写+个体描写

小说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一、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一个画龙点晴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具体、生动。

二、表现手法:

【衬托】

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其可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一、以环境衬托人物

二、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对比】

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一、环境的对比

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三、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史记》非常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看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好勇斗狠、脾气直率的项羽,与狡诈多智、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两个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不甘于现有地位的话,但说法却大不相同。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真是率直,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含蓄,却不怀好意。两个人先后入驻咸阳,刘邦从谏如流,不入秦宫室,封其资财府库,与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项羽则屠杀掳掠。肆意而为。有人劝他称霸关中,他听不进去,还杀掉嘲笑他的人。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出。

《吴太伯世家》里的夫差与《越王勾践世家》里的勾践,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夫差骄傲自大,爱好美色,喜听谗言,外逞武功,内耗民财,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勾践却卧薪尝胆,苦思复国,对外卑辞厚币,结纳邻国,对内则强兵富国,最终灭吴称霸。

【悬念】

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读者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照应】

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例如: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1.着眼于它自身来看,主要是突出某时或某地环境(景物)的某种特点。

2.着眼于它与诗文中其它内容的关系来看,不外乎四种:

⑴与写人的关系、⑵与叙事的关系、⑶与抒情的关系、⑷与说理的关系

具体分析:

⑴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⑵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⑶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⑷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

篇四: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描写的作用

从作用看,【肖像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身份、精神面貌等。【动作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态度,创造活跃的场景。【语言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品质,预示并推动情节的发展。【神态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心理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而【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有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作用。其中,“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是共有的,也就是说,“刻画人物性格”是人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作文素材